苏军拿下K镇、N镇后,进攻态势稳固,后续增援到位,兵力优势明显,作战选择增多。为扩大战果,完成既定目标,苏军指挥部于11月30日清晨下令总攻,多路大军同时进攻,意图分散德军火力,掩护主力突破。但对战场形势估计过高,最终导致战斗失利。
苏军于1942年11月30日完成整编,随即展开新一轮攻势,旨在拿下指定目标。北部,445营利用丛林掩护,分两路攻取Travino小镇附近桥梁,保障坦克部队顺利渡河;同时,1319团步兵牵制GD2营,阻止德军增援Travino。中部,第一坦克近卫旅和49坦克旅为首的坦克部队,辅以少量轻武器单位,分两路进攻Smolkovo北镇,控制交通要道,向外扩展战线,第一坦克近卫旅负责北线,49坦克旅负责南线。南部,第三机械化旅分两阶段进攻:453营先攻下Goncharova小镇,随后451和452营清除障碍,支援主力攻占Smolkovo。
德军截获苏军电报,获悉进攻目标,预先布防,南面设障阻击,保障S镇侧翼安全。北线GD2营7连待命,随时应对苏军行动。第二天战事爆发。
苏军进攻比预计晚了,七点还在准备,检查也没过关,直到八点才开始行动。指挥官心里发紧,进攻节奏乱了,计划可能泡汤,白白牺牲士兵。但事已至此,只能硬着头皮上了。
九点以后,大雪突降,对行军中的苏军十分不利,战士们怨声载道,但这雪却掩盖了苏军逼近德军阵地的行踪。
中部苏军主力十一时抵达德军阵地附近,长途行军耗费不少时间。北部两路苏军同时展开行动,按计划推进。然而实际推进速度低于预期,这反而让苏军指挥官对自身判断更有信心。
德国人还在纳闷苏军为何迟迟未动,第二天,苏军炮火便如暴雨般倾泻而下。三轮猛攻后,镇内GD师损失不大,但北面平原上的GD师部队却遭受部分打击,几支迫击炮小队撤退途中全军覆没。北部的Travino守军则在炮火下全军覆没。为此,德军指挥官不得不抽调镇内部分残余部队,由GD2营7连接替防线。
十二点过后,第49坦克旅和第一近卫坦克旅等不及了,见侧翼部队无法支援,就主动向GD师阵地发起攻击。先前炮火准备压制了部分外围敌人,南面推进还算顺利。双方空军随后参战,德军斯图卡俯冲轰炸公路上的坦克,苏军伊尔2则攻击撤退的德军。这次空袭效果并不显著。
苏军刚松了口气,没遭空袭炮击,S镇北面却传来噩耗。德军空袭炮火齐下,一个步兵排全军覆没,不少T-34坦克也损失了。第一近卫坦克旅的主力受损严重,被迫撤回森林,准备等其他部队支援再进攻。
T镇北侧,苏军先头部队已渡河设点观察,炮击德军效果不佳。德军反击,苏军也付出了代价。可见,即便预先消耗了德军火力,削弱了防御,面前的阵地仍是苏军难以攻克的难题,下一步行动需更加周密。
十二月二十四个时候,苏军受困于德军坚固防线,寸步难行,德军炮火猛烈。GD7连作为预备队,经检验合格,已提前抵达T镇增援,然而1319团推进缓慢,仅少量人员渡过卢切萨河,其先头部队同样受制于德军炮火,战斗力大幅受限。尽管如此,苏军仍取得些许战果:前线观察员报告,一架伊尔2攻击机成功摧毁一个德军步兵排,击溃敌军一个步兵排,算是小小胜利,也成为当日苏军唯一成功的空袭行动。
德军仅有的坦克歼击车和两辆黄鼠狼迎战七辆苏军T-34坦克,试图以寡敌众,压制苏军装甲部队,迫使其溃退。激烈的战斗中,两辆黄鼠狼被摧毁,但德军也成功击毁了两辆T-34坦克,最终未能达成全歼苏军坦克的战术目标。
德军顽强抵抗,持续呼叫斯图卡,两辆T-34坦克被炸毁,苏军装甲部队受创,被迫后撤,准备再次进攻。
南翼苏军一点钟与德军遭遇,装甲部队和步兵协同作战,猛攻落单德军,成功驱逐路障德军,为后续推进打开了道路。
1320以后,三个小时光景,夜幕降临,苏军进攻时间所剩无几,拿下VP镇希望渺茫。北部T镇,两路苏军受德军压制,士兵恐慌。关键是,GD师已抢先进入T镇。面对德军精锐,苏军为避免损失,沿原定路线撤退至预定集结点,东北部1319团同样如此。南部苏军缓慢推进,几乎毫无进展,且屡遭德军空袭,幸无大碍。
十四四零年,南线苏军到达目标位置,准备与主力一起从S镇南面突破。第三机械化旅随即分成两队,一队南下攻打Osinovka,清除后方隐患;另一队向东进攻216团残余部队,力求夜间拿下S镇南部区域,挽回指挥官颜面,免遭枪毙,故而苏军必须全力进攻。
傍晚六点,夜幕低垂,451营全歼252团守军。剩余敌军被苏军包围,脱身不易。日裔德军敢于冒险,他们奋力冲击惊慌失措的苏军,最终击退敌人,自身也付出了代价。
下午五点,中部苏军传来坏消息:德军炮火猛烈,坦克部队士气低落,已撤退,无法支援南线。天色渐暗,寒风凛冽,451和452营只能孤军奋战,冒着黑夜严寒强攻S镇南部,寄希望于这次夜袭能有所斩获。
夜战持续两小时,苏军成功攻破S镇南部德军防线。夜间作战削弱了德军火力,视野受限也方便了苏军推进。然而第三夜进攻受阻,苏军未能通过检定,只能停止北上,带着疲惫的士兵撤回集结点,结束一天的战斗。
第二天战况总结:苏军仅夺取G镇,这还是德军主动让出的。战斗成了消耗战,毫无进展,进攻失败。唯一收获是攻占S镇南部区域。指挥官被撤职,发配西伯利亚。新任指挥官能否扭转战局,值得期待。第三天凌晨一点的情况以及双方损失,如图所示。
最新消息,警方破获一起特大文物走私案,缴获大量珍贵文物。这些文物保存完好,历史价值极高,犯罪嫌疑人已被控制,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。 调查显示,犯罪团伙组织严密,分工明确,长期从事非法文物交易活动。 目前,所有文物已移交相关部门,将进行妥善保管和修复,并尽快对外公开。这些文物的回归,为国家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增添了新的力量,也震慑了不法分子。
苏军当天进攻惨败,原因在于缺乏坦克运送步兵,作战计划冗长,坦克步兵配合失调,延误战机。宏观战略上,各部队行动脱节,各自为战,如同叙利亚戈兰高地军队进攻般无效,德军得以集中火力反击。更致命的是,苏军兵力分散,尤其北线严重,虽事后意识到问题,但行动计划已无法更改,只能中止进攻,回撤整顿。此次演习也体现了德军反应迅速,预备队及时应对,弥补兵力不足,TCS计划的优势再次显现。
苏军战术执行存在明显问题,未能找到最佳进攻方式,简单迂回战术导致未能有效利用烟雾缩短与德军距离。德军炮火优势压制下,苏军难以接近,前线进攻受阻。这次创作准备不足,不像G司机那样细致周全,策略也在不断改进完善。这过程虽然仓促,却也趣味十足。
苏军攻克S镇,并非德军防御成功,恰恰相反,防御存在严重问题。梯次防御虽在外线设置障碍,阻缓苏军推进,但镇内及桥梁附近防御过于集中,易受打击。部分德军暴露在开阔地带,被苏军火箭炮重创,迫击炮部署位置欠佳,也造成火力损失,实在可惜。虽然后续增援,但此举却削弱了GD师防御力量,毕竟精锐部队弥足珍贵。
德军防御策略值得推敲,仓促行动可能导致困境。有效利用有限兵力,避免苏军炮火集中打击,同时预留机动防御力量,是玩家的战略重点。游戏限制行动,但这并非束缚玩家策略灵活性的理由。 这场战斗清晰展现了GD师作为东线支援部队的价值,如何支援溃败友军防线,GD'42这款游戏提供了很好的范例。
新旧规则结算流程大同小异,主要差异在于最终突击环节。老规则下,进攻方突击守方格子后,无需考虑“最终突击”这一步骤,直接进入结算,守方先开火,然后双方同时承受战果。而新规则则需要决定开火顺序,这与老规则不同。
3.1版本突击战中,除迫击炮在未消耗两次开火机会前提下可开火一次外,其他武器单位无论状态如何都无法射击,只能与步兵一起承受攻击。4.0版本则不同,只要位于射击面,一般武器单位就能参与射击,机枪甚至还能主动攻击。更关键的是,老版突击单位士气翻倍,仅在车辆冲击且位于掩体时例外,还要考虑双方负面修正;新版突击则可抵消双方不利修正。
实战中,4.0突击惩罚更严厉:不仅两次吃到OW,损耗也更快,士气规则也限制了突击轮次,不像3.1版本运气差可能要打十多轮。这有效遏制了突击的滥用,毕竟它风险极高,进攻方兵力、火力、士气不足时很被动。 4.0和3.1设计理念差异明显,这只是客观描述,没有孰优孰劣之分。今天就到这里,下次再会!
十二月一日,卢切萨河谷战役落下帷幕,GD'42剧本最终章完成,TCS团队旗下的《胜利的曙光——永不退缩!》第五部分也随之发布。这场战役的精彩程度,令人印象深刻。
Powered by 开云平台www.957q.com安全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